- 公司動態
關于落實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
2017-01-03 15:52:06關于落實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
近日,環保部發布關于落實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,以下是全文: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環境保護廳(局)、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城鄉建設廳(建委)、水利(水務)廳(局)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、發展改革委、建設局、水利局:
為落實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嚴格環境準入的任務,指導地方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,制定實施差別化的環境準入政策,提出以下指導意見。
一、充分認識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意義
pH做為*基本的污水指標,勢必成為供求的熱點,這對廣大的E-1312 pH電極制造商,比如美國BroadleyJames來說是個重大利好。
美國BroadleyJames做為老牌的E-1312 pH電極制造商,必將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。
我們美國BroadleyJames生產的E-1312 pH電極經久耐用,質量可靠,測試準確,廣泛應用于各級環保污水監測以及污水處理過程。
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對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,加快改善環境質量,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,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,是當前重要的工作任務。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政策,有利于從區域發展源頭落實水質改善目標要求,是貫徹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的客觀要求;有利于合理優化開發布局,控制區域開發強度,引導和約束各類開發行為,是強化政府空間管控的內在需要;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,提升產業綠色化水平,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手段,要積極做好貫徹實施。
二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堅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,以落實主體功能定位為主線,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為約束,以污染源防控為重點,鼓勵地方因地制宜、分區施策,找準當地影響水質改善目標的短板,強化源頭防控、嚴格環境準入,強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管理,加快實現水質改善目標,推進綠色發展。
(二)基本原則
保護優先,改善質量。改善區域、流域環境質量,實行*嚴格的源頭環境保護制度,在環境保護與發展中,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。
明確功能,保障落地。根據有關規劃、區劃確定的流域水質改善目標,針對具體區域的主體功能、主導生態服務功能和水域水體功能,明確保護與發展定位,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,保障差別化準入要求落地。
結合實際,精準施策。加強區域內產業梳理和篩選,以影響水環境質量的行業為重點,把水質改善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要求落實到具體行業,分解到具體準入條件上。
依法推進,政策協同。嚴格依法加強準入管理,強化禁止類、限制類環境準入的剛性約束。充分考慮城鄉規劃及其他空間性規劃的空間管制和準入要求,共同引導規范區域開發建設活動,形成合力。
三、不同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
(一)禁止開發區。對國家和地方劃定的禁止開發區、生態保護紅線等進行嚴格管理,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劃實施強制性嚴格保護。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和主導生態功能的各類開發活動,區域內新建工業和礦產開發項目不予環境準入,重大線性基礎設施項目應優先采取避讓措施,強化生態修復和補償。
(二)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。根據流域生態環境功能,細化主體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要求。以主導生態功能的恢復和保育為主要目標,在環境準入中堅持預防為主、保護優先。各類產業園區不得增加水污染物排放。新、改、擴建金屬采選及加工、輕工、紡織品制造、廢舊資源加工再生等行業的項目,其主要污染物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實施倍量或減量置換。各級各類水生生物保護區水域不新建排污口,涉及水生珍稀特有物種重要生境等河段嚴格水電環境準入。結合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,對其中的限制類產業提出嚴格的環境準入要求。
(三)限制開發的農產品主產區。以保護和恢復地力為主要目標,加強水和土壤污染的統籌防控。提高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、石油開采及加工、化工、焦化、電鍍、制革等行業環境準入要求,避免重金屬、有機污染物與面源污染疊加,加劇水質改善難度。水庫、灌溉、排澇等水利建設應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,協調好生活、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,降低對水生態和水環境的影響。不得進行自然生態系統的開荒以及侵占水面、濕地、林地、草地,控制化肥施用量,嚴格控制江河、湖泊、水庫等水域新增人工養殖,防范水質富營養化。其他優先保護耕地集中區域可參照本區域要求強化準入管理。
(四)重點開發區。針對區域面臨的水質達標、水資源開發程度及水生態保護的形勢和壓力,嚴控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,新、改、擴建項目主要水污染物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實施減量置換。內蒙古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陜西、甘肅、新疆等地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區域,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執行重點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。對城市存在黑臭水體的區域,應制定更為嚴格的減量置換措施。合理開發和科學配置水資源,控制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,加強水資源保護。嚴格水功能區管理監督,根據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要求,落實污染物達標排放措施,切實監管入河湖排污口,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。
冀中南地區。重點落實入園入區發展,新建項目生產工藝、水耗能耗物耗、產排污情況及環境管理等方面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,考慮制定更嚴格的地方標準;對新建、擴建火電、鋼鐵、冶煉、水泥以及燃煤鍋爐項目,原則上不予環境準入;嚴格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行業環境準入;嚴格區域用水總量管理,合理配置生活、生產和生態用水。
山西中部城市群以及呼包鄂榆、寧夏沿黃等黃河中上游地區。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、水資源利用效率應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。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,科學布局煤化工產業,嚴格執行煤化工行業環境準入條件。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,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;在地下水超采區,禁止農業、工業建設項目和服務業新增取用地下水,并逐步削減超采量,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。
哈長地區。重點提高石化、食品釀造、制藥、制漿造紙等行業環境準入要求,嚴防飲用水和跨界水環境風險。
東隴海地區、江淮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。適時制定火電、鋼鐵、紡織、化工等產業的地方環境準入標準,嚴格涉危涉化建設項目環境準入,提高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行業環境準入要求;實施氮、磷總量控制,防范藍藻水華爆發和水環境風險,確保飲用水安全。
新發布